記者觀察中國音樂產業尚未形成

音樂市場和出版市場有著驚人的相似:正經歷著傳統模式向數字模式轉變的陣痛期;全新的硬件載體引領著這一產業的前進;轉變過程中飽受侵權、盜版等問題的困擾……然而在國內,以盛大文學、磨鐵中文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出版企業,已經讓投資者看到瞭盈利的曙光,每千字4分錢的“微支付”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,新出版的網絡小說很難免費獲得收費部分的內容,平臺提供方與作傢在此嘗到瞭“甜頭”。反觀數字音樂領域,包月聽音樂的方式才剛剛起步,而無論是最新的流行音樂,還是經典的老歌,用戶都能夠方便地免費聆聽。音樂平臺提供方和唱片發行方、詞、曲、藝人並不能順利獲得可觀的收益。事實上,在出版領域,已經形成瞭相對完整的產業鏈,而周立兵認為音樂產業尚未形成。首先表現在缺乏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操盤這個領域,大多數唱片公司的老板都是藝人出身,他們是音樂的愛好者,身上散發著藝人獨有的素質,而在經營方面往往並不善長。近年來,無論在電影業還是出版業,都有很多經典的營銷案例值得我們學習,但是在音樂領域,除瞭發行唱片、開演唱會、明星歌友會等老套的手段,尚沒有哪些新鮮的營銷策劃案是否有辦法辦理貸款。其次,相比於出版業,音樂產業並不是個延續發展的行業,行業發展時間短,音樂行業保護意識不強。唱片公司多如牛毛,卻缺少行業協會這樣的組織,因此唱片公司在電信運營商、音樂平臺提供商這些大佬面前集體失去話語權。無論國內還是國外,彩鈴業務一直被看作是數字音樂盈利的很好方式之一。周立兵介紹,在國內一首彩鈴的價格為2元,電信運營商分走1元作為運營成本,另外的1元錢,除去10%左右的壞賬外,SP、CP、詞、曲、藝人共同分成,每一端能獲得的收益屈指可數。然而在香港,一首彩鈴的價格是20元,分成模式不變,每一端的獲利比內地高出瞭10倍。類似彩鈴這樣的業務,有著足夠大的用戶需求量,而中國的消費者往往是“價格不敏感,價值敏感”。“在這種剛性需求面前,音樂提供方並沒有理直氣壯地將價格或分成比例提高,而是以很低的價格向電信運營商、數字音樂網站提供內容。”周立兵說。幾年前,中國的電新竹債務協商信貸年息影產業也如音樂產業一般,話語權缺失,票房萎靡。當華誼兄弟(300027,股吧)、光線等企業做大後,一改電影產業的局面。對國內音樂市場而言,改變目前的“囧境”,最需要的是出現一批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信貸土地下遊的企業,用市場化的手段運作該產業,引領行業的發展。有人說,越是經濟不好,娛樂產業和教育產業增長越好,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,我們期待著中國音樂產業能像數字出版行業、電影行業那樣,迎來行業變革的機會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3-01-26/150605880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hn3jo00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